办公家具“再进化”:寻找舒适坐姿
发布时间:2018-10-16 18:20:43 浏览量:3570




  和很多创意工作者一样,与正襟危坐的工作状态相比,马来西亚形象设计师腓力圃叶(Philip Yap)更喜欢随性而为的坐姿。“现在大家都喜欢用平板电脑、智能手机办公,几乎没人会端坐着摆弄这些设备。我也鼓励员工这么做,因为随心所欲的坐姿更容易让人产生灵感。”但同时,令以工作“游牧派”自居的腓力圃叶感到苦恼的是,几年前购买的办公家具,尤其是座椅已经无法满足他的需求,即使这些办公家具的曾经卖点就是“完美的人体工学”。“硌着肉、关节酸疼都是常有的事情。科技改变了一切,也对设计师熟知的人体工学提出了挑战。”寻找一张能够解放身体的办公椅,成了腓力圃叶的当务之急。
  事实上,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不在少数。最近,办公家具品牌Steelcase对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、需要长时间在办公室工作的2000人进行了调查之后,发布了《全球坐姿调查报告》。“虽然地域文化各有不同,但我们还是总结出了9种办公过程中常用的姿势。”根据Steelcase亚太区设计总监约翰·汉密尔顿(John Hamilton)的说法,蜷缩包围、坐立触控、放平仰卧、短讯输入等各种“不规范”的坐姿,都是当下办公室最常见的风景。虽然,报告总结的这些姿态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陌生,但报告出炉惊醒了整个设计行业。原来,传统的人体工学家具早已无法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坐姿需求。
  很多设计师和品牌对此有所准备,办公产品设计随之进入“重新洗牌”的状态。从走高端路线的Steelcase,到以设计轻快、多变见长的意大利品牌Kartell,以及价格亲民的Hola特力和乐家居,纷纷推出迎合新一代人体工学的办公家具。
人体工学进化论
  “每一个姿势都事出有因,问题是我们如何用一把椅子去满足人们所用的坐姿需求。” 在接受采访时,汉密尔顿坦言,为了解开“不规范”坐姿的成因,并且找到相应的解决之道,同时,还要将这些功能附着在同一个产品——Gesture座椅上,他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。“这项产品研发的过程,就好比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锁眼,试图打造出一把万能钥匙。”
  创意工作者偏爱把身体斜靠在座椅上,把脚抬高到座椅的高度,然后把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摆在胸前位置,结果就产生了蜷缩包围的姿势。“和很多不规范的坐姿一样,这种姿势在短时间内令人放松舒适,提高工作效率,但几分钟后,弯曲的膝盖就会让腿部血液循环减速,脖子因为一直窝着看屏幕,得不到座椅背部的有力支撑。身体酸疼、不适是必然的结果。”而对于更常见的坐立触控姿势,汉密尔顿他们得出的结论也令人恍然。“当人们把平板电脑放在工作台上网冲浪的时候,通常只用一只手进行操控。这个时候,使用者不可避免地躬身前倾,趴在屏幕前头,颈部长时间大角度地向下弯曲。长此以往,必须导致使用者背部酸痛。”汉密尔顿补充说,如果此时,胳臂也得不到外力支撑,肩部和颈部的压力会表现得更加明显。
  此外,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很自然地向后依靠,左右开工,同时使用多种智能办公设备,频繁低头输入短讯,为了看清屏幕不自觉地向前俯靠或者屈身前倾,对着屏幕深入思考时不经意地放平仰卧,种种坐姿都会让手臂、手腕、腿部、背部,以及颈部、肩部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。
  “传统的人体工程学只考虑让人如何坐着舒服,因为当时的设计师绝没有想到,智能终端进化到今天这种程度。”汉密尔顿坦言,他们设计Gesture时的理念,正是套用了中国一句俗语:“解铃还需系铃人”。“交互式的办公方式演化出各种姿势,那么我们就设计一张能与人体交互的座椅,来顺应各种‘交互式’坐姿的需求。”他们参照人体的伸缩性,将椅背、扶手、坐垫做成了能屈能伸的“脊柱”、“双臂”、“臀部”。汉密尔顿回忆整个设计过程说:“像建构人体一样设计一把坐具,让它的每一个关节能都活动自然,小心细微地贴合身体的每一寸变化,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我们做了无数次极限式的‘魔鬼实验’,最终,借助新材料技术,我们还是成功了。”

随心所欲地工作
  随着平板智能终端的普及,设计师们对办公产品设计进行了轮番更新换代。他们打破办公位之间的隔阂,拆掉了“格子间”,在办公室里放置了各种奇形怪状的沙发软垫,甚至稀奇的装饰,意图为业主打造无拘无束的办公空间。但更多的设计师认为,办公室的革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在的细节上,比如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坐姿的新一代坐具。
  当然,由于Gesture 结构复杂,做工繁复,目前仅限于美国原产,因此价格不菲。据工作人员初步估算,如果以纯羊毛作为坐垫外包材料,目前上市售价不低于1万元人民币。不过,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价格亲民的类似商品。Hola目前热销的普格瑞斯双背椅就具备相似功能,价格不过Gesture三分之一。用Hola创意总监安吉丽·陈(Angeli Chan)的话来说:“说到底,贴合程度、灵活性、多变性以及适应性,是新一代办公家具在设计上比拼的要点。”实际上,如果无法用一张椅子满足所有的坐姿需求,还可以在配套的办公桌上下点功夫,Hola的“神采飞扬椅”以及与其配套的“亚梭魔豆桌”就是另一种典型。桌子的复式结构、随意设置倾斜角度的桌板,以及可升降的桌脚,大大增加了办公家具的灵活性。
  而在这场办公家具“大洗牌”的洪流中,还有人悠然地走出了一条捷径。法国“设计鬼才”菲利普·斯达克(Philip Stark),就用了别人现成的经典设计做了一番人体工程学的“改装”。他将丹麦建筑师阿纳·雅各布森 (Arne Jacobsen) 设计的三款经典座椅Ant、Series 7和Tongue的靠背和扶手曲线在软件中叠落在一起,经过修改、删减后,做成了Masters座椅。顾名思义,菲利普在以自己的改装作品向大师致敬,而借用了大师的手笔,显然也省略了做大量市场取样调查的前期准备。此外,高密度树脂材料适中的柔软度和韧性,又赋予了坐具本身在应用方面更多的可能性。虽然,从外观来看,菲利普极简主义设计和其他办公家具相比,结构简单了很多,但从人体工学角度来说,这把椅子的灵活性、多边性、适应性一点也不含糊。至少,红点奖的评委对“鬼才”的这番改装青眼有加。
  “形体学家或者骨科专家会用他们专业知识试着去说服这些人,用所谓正确的坐姿去工作。但结果呢?很少有人能按他们说的坚持。”菲利普也是工作“游牧派”中的一员,作为设计师,他的解决之道当然不是想方设法地去规范坐姿,束缚自己的身体。
  “我的经验是,规劝很少有用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去满足、去适应、去引导,就像我们做出的产品一样。”而在邮件中被问及设计与科技之间微妙的关系时,“鬼才”的回答也很有思辨性:“设计当然要进化,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关系,但设计本身就是随着科技进化的,那是设计师前进最重要的动力之一。”





收缩
  • 服务热线

  • 02084212859
×

sm

>